新闻速递

新闻速递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新闻速递 > 正文

税收文化 -- 清代进出口货物的完税凭证

发布日期:2024-06-05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中国税务报     点击:

“清同治十年粤海关船牌”现收藏于“虎门税馆”税史教育基地,它来自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——粤海关。如果说东方的雄狮在长期的闭关锁国中沉沉睡去,那粤海关就是雄狮在半梦半醒间与海外少有的交点。

1684年,康熙帝朱笔一挥,“令出洋贸易,以彰富庶之治,得旨开海贸易”。1685年,清政府正式设立江、浙、闽、粤四个海关,并在粤海关专设监督。自此,外国商品通过广州源源不断进入中国,中国的茶叶、丝织品、瓷器等也从国内各地运至广州,再远销海外。1757年,清政府限定广州“一口通商”,广州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外贸口岸。为了加强外贸管理,清政府在广东沿海口岸开设税馆,对进出口的船载贸易货物征税。这张“粤海关船牌”,就是由此而来。

粤海关关税包括船舶税、货物税和附加税。外商要缴清所有税费才能前往粤海关衙门申领船牌,相当于领取完税凭证,因此船牌上写有“已经照例完纳税饷”。船牌还同时兼有通关文书的法律效力。离开广州时,拥有船牌的商船才会被允许通行。所以船牌上也印有“如遇关津隘卡沿海处所立即放行,毋得留难阻滞”的字句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张船牌上还有外文的落款,关于它的来由,就不得不提到一百多年前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。

1840年,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,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通商,结束了广州“一口通商”的历史。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,中国也须与英国商定,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英国诱使清政府签订《虎门条约》,侵犯了中国的引水权等诸多主权,船牌上的外文便是历史留下的血泪警示。

粤海关船牌已是昔日之物,如今的中国早已摆脱阴霾,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。“虎门税馆”的所在之处广州,更是焕发着新时代的光彩,续写着海上丝路的故事。

“虎门税馆”税史教育基地:2022年创建于广州南沙上横档岛。上横档岛原设有“虎门税馆”,负责对入粤贸易洋船验缴征税,是清政府“一口通商”重要关口,上横档岛也是鸦片战争的发生地。“虎门税馆”税史教育基地围绕鸦片战争前后“虎门税馆”设立发展、兴衰存亡的历程进行展陈。